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张益刚:高等法学教育应追求“三化”育人的效果
中外法制网讯 在法治中国和“课程思政”背景下,各高校法学院如何坚持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实现堂内教育与堂外教育有机融合,如何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此,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益刚教授近日提出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型定位,教学过程中的“沉浸式”转化,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底色、信仰根基、法治思维”育人体系。
据介绍,张教授对“三化”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和探索,其团队在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教学理论、广泛调研教师和学生等教学主体的期待、深入研判法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因素、系统比较各种法学专业教学方式效果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三化”的教学理念。该教学理念已融入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多项教学改革项目,例如:“法学本科人才分流与教学分层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导向教育(OBE)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在法学硕士培养中的应用”成果中。
张益刚说,2009年以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充分利用地缘和文化资源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法治文化融入到法学本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了“三化体系”育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
张教授表示,“三化体系”育人应追求亲临效应,使课堂内教学最大程度逼近课堂外实践,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增加课堂思政性,呼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该项成果积极回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作为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课程理念打造应用型课堂,以期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团队教师张强副教授在今年为21级同学授课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采用了“辩论式教学法”,积极打造“辩论式”法学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致力于培养学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张强老师介绍道,“课堂不能止于课堂,课堂也不仅仅是课堂。只有让课堂活起来,才会使同学们参与到其中,学以致用,有所得有所获。”为此,团队教师预先告知21级学生将利用课堂时间展开主题为“律师和律所是否应当进行推广业务”的辩论比赛,并指导学生开展事先的辩论准备工作。同学们踊跃参与其中,成效颇为显著。
该项教学成果将“辩论式教学法”应用于法学课程的教育,该教学新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综合性能力得到系统地训练,另一方面通过采用“辩论式”这种互动型、学生主导型教学方式也让法学的课堂散发着不一样的活力。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法学院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寻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提升我院法学学科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据了解,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法学本科专业“三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育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学改革成果核心观点。目前,该成果在多所高校法学类专业推广,有效提升了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法治思想背景下的高校法学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工作样证 | 制度规范 | 法规政策 | 人员查询 | | ||||||
客户服务热线:010-862079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wfz001@163.com
|
![]() |
![]() |
![]() |
![]() |
![]() |
![]() |
![]() |
华夏视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copy; 2005-2025 ZWFZ.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